如果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中原只是将楚国北上图霸的野心展露无遗的话,那么三百年后秦武王举鼎则是将秦国欲一统天下的野心昭告天下。只是楚庄王到底觉得时机不够成熟而退回楚国,不久之后成为一代霸主,而秦武王则没有给自己退路,直接举起了龙文赤鼎,然后绝膑而死。
秦武王是夹在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之间第二个称王的秦国国君,也是“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其中一世,但是他的功绩远比上他的死亡来的轰动,实际上秦武王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秦王,也许正是因为野心太大,以至于继位不过四年就因为举鼎而死。但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四年之内做了很多事,足以让他成为秦国历史上了不起的国君。
秦武王的名字为赵荡,是秦惠文王的嫡长子,在秦惠文王去世后继位,孔武有力又野心勃勃的赵荡成为秦国第二位称王的国君,他一继位,第一件事就是驱逐张仪,张仪在秦国历史上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他得秦惠文王赏识在战国时代主张连横策略,不过张仪这个人一贯耍手段,在外威逼利诱其它的诸侯国,他戏耍楚怀王的事情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也正因为如此,张仪结了不少仇家,只是大家都忌惮秦国,不便对张仪出手。
秦武王在继位之前就已经开始不喜欢张仪,更何况张仪的使命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所以秦武王继位后就决定驱逐张仪,张仪自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主动要求去魏国,他用自己那三寸不烂之舌暂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接着秦武王为了和天下的诸侯国们区别开来,将相国一职改为丞相,并且一下子设立左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的意图非常的明显,即东进,为了稳定各国,秦国和越国交好以制衡楚国,与魏国结好以防止魏韩结盟,与齐国结好以制衡魏韩,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忘平定蜀乱,攻打义渠。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在东进的路上没有其他诸侯国横插一脚。
秦武王曾对甘茂说过一句话:“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这实际上就是秦武王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野心,那么如何才能“车通三川,窥周室”呢?攻打韩国的宜阳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宜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一旦占领宜阳,直接就可以进入洛邑,即周天子的根据地。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终于决定攻打宜阳,由甘茂和庶长封领兵攻打宜阳,这一仗并不好打,在最初的五个月内战争处于胶着状态,秦武王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最终还是坚持下来,继续增兵。公元前307年,宜阳被攻下来,秦军渡过黄河。
秦武王先让樗里疾率领车百乘进入东周王畿洛邑,周赧王赶紧派人迎接,紧接着秦武王带着自己的几个大力士到了洛邑。他此行的目的自然是要让天下之人知道他的野心,遂到周王室的太庙去看九鼎。九鼎传言为夏禹所制,象征九州,是皇权的最高象征,秦武王自然想见识一下。
于是带着身边的任鄙、乌获、孟说就去太庙见到了九鼎,九鼎各有自己的代表之地,秦武王就看到了雍州鼎,正是属于秦国之地,于是他就想将这个龙文赤鼎带回秦国。
秦武王对着身边的大力士们问谁可以举起龙文赤鼎,其他人都表示没有那个力量,只有孟说表示可以,于是向前去举鼎,堪堪举起来,赶紧放下,秦武王看孟说举了起来,一向认为自己力大的秦武王自然不可能输给孟说,于是也去举鼎,并想走两步向众人示威,但就在这个时候,身体的各部分无法承受鼎的重力,遂纷纷崩塌流血不止,就这样,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
秦武王为何被鼎砸死了呢?一方面自然是秦武王自恃力气大,而且想证明自己是配得上龙文赤鼎的,所以逆力而为,身体最终承受不住鼎的力量,所以才被砸死。
另一方面也就是周王朝气数还在,就如同三百年前,楚庄王屯兵洛水,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而王孙满拒绝的那样:“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虽然楚庄王还是呈了口舌之快,但同时也认为时机不对,于是退兵。而秦武王显然心太急了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葬送了性命,但他自己早就表示过“死不恨矣”。
倘若秦武王没有坚持举鼎,而是退兵回秦,或许秦国统一天下的时间会提前到来也说不定,而且芈八子即后来的宣太后和秦昭襄王或许就没有机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痕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