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毛玠,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作者罗贯中用纯熟高超的艺术笔法,绘制了一副三国时期的历史全景画卷,书中那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斗智斗勇、沙场争锋,一个个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的谋臣猛将,至今仍散发着隽永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一代又一代读者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传播足够广泛,影响力足够深远,因此导致很多后世读者,常常不经意间把《三国演义》当成真实历史。这是一种不够客观也不够严谨的做法。《三国演义》本质上仅仅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作者罗贯中在参考《三国志》等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进行了大幅度的再创作,书中的很多角色和情节,都与真实历史天差地远。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过一个人物。曹操派蒋干到东吴劝降周瑜,结果被周瑜算计了,偷回来一封假情报,使得曹操中了离间计,杀掉了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杀了蔡瑁张允之后无人可用,曹操只得临时提拔毛玠、于禁担任水军都督,负责训练水军。周瑜听说消息后,高兴地说:“吾闻曹操换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则在这二个手里,好歹葬送了水军的性命”。结果在赤壁之战中,毛玠于禁两人不善水战,被孙刘联军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毛玠因此成了个跑龙套的蠢货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一闪而过,很快被人遗忘。
实际上,《三国演义》中的这段描写,是对毛玠的一种极大误读。真实历史中的毛玠,是曹魏阵营中的中流砥柱和朝廷重臣,以清正廉洁闻名三国,有三国第一清官之称。毛玠,河南陈留人,东汉末年时,他曾担任过汉朝某县的小吏。
董卓之乱后,东汉国内形势一片混乱,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毛玠最初短期投靠荆州军阀刘表,但他目光如炬,很快认识到刘表难成大事,于是转而投奔曹操,并得到曹操重用,从此风云际会,历任曹魏治中从事、幕府功曹、东曹掾、尚书仆射。
毛玠的主要工作,是掌管曹魏全国的管理选拔和任免,职责举足轻重。当时没有科举制,官吏选拔任命,全靠毛玠一言而决,可想而知,毛玠这个岗位是个很有“油水”的肥差。如果他但凡有一点私心,口子一开,简直可以日进斗金。很多豪绅富户、王公巨卿,为了把子弟拿到朝廷的铁饭碗,纷纷找关系给毛玠馈送金银财帛。
但毛玠为官清正,一毫不取,两袖清风铁面无私,“以廉洁自励”,从来没有收受过他人一文钱好处,“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很对得起“为国求贤”四字。曹操对他非常信任和满意,常常说:“用人如此,吾复何为哉”。后世对毛玠评价极高,“玠雅亮公正,在官清恪。其典选举,拔贞实,斥华伪”,“毛玠典选清正,砥砺名节”,被后世誉为三国时期第一清官。
纵观毛玠一生,一直是文官,从来没有踏进军队半步,也从未参加过一次战役,但不知怎么回事,罗贯中却大笔一挥把他写成一个武将,而且还是个平庸无能的蠢材。谨以此文澄清三国清官毛玠的相关史实,让后世认识他的可敬的本来面目,让天下人永远缅怀这位值得尊敬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