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蜀汉黄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蜀汉灭亡时,共计军队10万不到,除掉各地驻守的,还有长江口、益州南部以及江油等地戍边的,估计8万都未必有。就这8万人马,还得分为两拨,诸葛瞻主内,姜维主外,两人平分秋色吧。因此,姜维手上最多不过4万兵力。
仅凭这点兵力,想逼宫迫使刘禅杀掉黄皓,估计是没戏。为啥?姜维虽然身为大将军,但在朝中的威望并不高。军人嘛最终还是要靠军功,不过想要翻越天堑秦岭以及打败关中强大的曹魏几乎不可能。因此,姜维想建立功勋,几乎是奢望。
文臣治国,最看重的还是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蜀国北伐收益率几乎为负数,因此,朝中反对北伐的声浪很高。尤其是恩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反战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试想,如果姜维试图以“清君侧”的名义打到成都,在朝中无人支持的话,别说难以成功,反而摊上个叛乱的罪名。何况,姜维并不想叛蜀。因此,即便他再怎么厌恶黄皓,也仅仅止步于奏折而已。
杀不了黄皓,姜维手握重兵,为何要躲到沓中屯田呢?
其实,这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皇帝与权臣争权那点事。
自从刘备离世后,诸葛亮掌控大权,再加上刘备的临终遗言,刘禅唯有相父之命是遵。诸葛亮北伐后,又整了份出师表,特意安排董允几个刚正不阿的人紧紧盯住刘禅,刘禅也不敢造次。等到诸葛亮去世后,黄皓刚想冒水,就被董允死死地按了下去,究其原因是诸葛亮的余威还在,董允为人正直,无懈可击。于是,刘禅仍然毫无办法,唯有耐心等待。
公元246年,董允去世。刘禅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他起用陈祗,黄皓也从后宫走向前朝。两人配合默契,打击诸葛亮留下的老班子。在刘禅的默许下,众多老臣只能含恨离开,朝政渐渐地落入两人手中。陈祗病死后,黄皓便开始专秉朝政。
从一个小黄门到专政,黄皓飞黄腾达的背后,其实是刘禅的夺权之路。诸葛亮制定的诸多法令以及培养的管理班子,严重制约了刘禅的皇权。刘禅为了夺回权力,不得不效仿东汉末年汉灵帝等皇帝的做法,通过扶植宦官集团,培养自己的新班子,打压掌握朝政的大臣们。
黄皓是一个,陈祗也是一个,他虽然只是镇军将军,实权却超过了大将军姜维。幸亏他支持北伐,立场与姜维一致,姜维才能安然无恙。而等到陈祗死后,权倾朝野的黄皓便蠢蠢欲动,想升迁阎宇,从而挤掉姜维。
公元262年,也就是蜀国灭亡的前夕,各方矛盾开始激化。
姜维的处境变得非常微妙。一方面,黄皓想安排自己人阎宇挤掉姜维;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认为姜维北伐劳民伤财,应该削夺其兵权,还以文官。
从姜维的角度来考虑,两方力量都是冲着自己的兵权而来,只不过黄皓是为私,而诸葛瞻为公。当初,凭借着陈祗在朝中的支持,姜维能继续北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站在刘禅这条船上的。如今,黄皓却要将他赶下船。
黄皓因为专政,诸葛瞻等人也想除掉他。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因此,姜维为了自保,决定站队诸葛瞻。于是,他便上奏刘禅,请求除掉黄皓。
那么,从刘禅的角度,又是如何考量这件事呢?
黄皓是自己的代理人,杀了他,谁帮他控制朝政呢?
就姜维与诸葛瞻两方,后者代表的是官二代,他们在朝中的影响力远超于姜维。即便黄皓胡来,刘禅也不敢轻易动他们,那唯一的办法便是制约他们。
诸葛瞻等人强烈反对北伐,希望姜维下课,那么,兵权将有可能落入他们的控制之中。内外军权都掌握在诸葛瞻等人手里,加上诸葛亮在蜀中的威望,刘禅恐怕做梦都要吓醒。
因此,刘禅为了制衡诸葛瞻,就必须拉拢他们想要弹劾的姜维。然而,由于黄皓的刺激,无意中将姜维推到了诸葛瞻那边。
虽然刘禅不可能黄皓,但更需要拉拢姜维以对抗诸葛瞻等人,于是便故意要求黄皓向姜维谢罪。
后语
三方矛盾似乎被刘禅完美地解决了,然而刘禅万万没想到,正是这场内部危机导致了一年后的亡国。
姜维请求被拒后,终于意识到黄皓不只是专政的宦官,而是代表着刘禅那不容侵犯的皇权。既然刘禅不打算除掉自己,他也无意在掺乎朝政,于是跑到沓中屯田。
黄皓没整掉姜维,反被将了一军,心中十分不爽,于是故意留中姜维发来的重要军事报告,错失最好的防御时机,导致蜀军丢失武都、阴平两郡,让邓艾有机会从阴平入川。
诸葛瞻则觉得自己最失败,感叹内不能除去黄皓,外不能制衡姜维,内心深处是对刘禅的绝望。因此,他明明有机会打败邓艾,却选择了带领官二代门血溅绵竹沙场,以死报国,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个令人失望的朝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