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毁;灼伤。
引晋•葛洪 《神仙传·焦先》:“先 危坐庵下不动火过庵烬, 先 方徐徐而起,衣物悉不焦灼。”
宋•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内侍 李舜举 家曾为暴雷所震……其漆器银釦者银悉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恶少﹞执 大商 及妇炮烙之……﹝弟﹞视兄嫂两股焦灼。”
非常着急和忧虑。
引《后汉书·蔡邕传》“﹝ 邕 ﹞奏其所著十意” 李贤 注引《蔡邕别传》:“忧怖焦灼无心能復操笔成草。”
《三国志·吴志·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清•黄钧宰 《金壶七墨·杨广文》:“买户变计不许由是昼夜焦灼。”
茅盾 《子夜》十二:“﹝ 吴荪甫 ﹞带着他那种虽未失望然而焦灼的心情他匆匆地跑进益中公司去了。”
酷热。
引唐•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出户则火云烈日熇然焦灼。”
唐•韦应物 《夏冰歌》:“咫尺炎凉变四时出门焦灼君詎知?”
被火烧灼。
引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〇·神奇》:「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
《聊斋志异·卷七·二商》:「视兄嫂,两股焦灼。」
非常焦虑、著急。
引《三国志·卷六〇·吴书·周鲂传》:「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
《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济川听得十分焦灼。」
反安详
焦灼:汉语词语
焦灼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iāo zhuó,原指用火烧而烧焦,现指心情急切,焦虑不安非常急躁。语出晋 葛洪 《神仙传·焦先》:“ 先危坐庵下不动,火过庵烬,先方徐徐而起,衣物悉不焦灼。”
焦 [ jiāo ] 1.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 如 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2. 烦躁,着急。 如 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3. 酥,脆。 如 焦脆。焦枣。 4. 喻干燥到极点。 如 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5.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 如 焦炭。焦煤。焦炼。 6. 姓。 [更多解释]
灼 [ zhuó ] 1. 烧,炙。 如 灼热。灼伤(烧伤)。焦灼。心急如灼。 2. 明白透彻。 如 真知灼见。 3. 鲜明。 如 灼灼。灼亮。灼然。 [更多解释]
答:焦灼的拼音是:jiāo zhuó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焦灼 的发音
答:焦灼的意思是:①.被火烧灼。②.非常焦虑、著急。
答:焦灼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胶着,燋灼,浇濯,皎茁,较着,脚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