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十年。
引《汉书·路温舒传》:“温舒 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 汉•厄三七之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三七二百一十岁也。自 汉•初至 哀帝 元年,二百一年也,至 平帝 崩二百十一年。”
汉•陈琳 《神女赋》:“汉•三七之 建安荆 野蠢而作仇。”
《宋书·符瑞志上》:“讖者云:‘赤厄三七’,三七,二百一十年,有外戚之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三七之妖运告终九五之真人已出。”
二十一岁。
人死后廿一日。
引《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
巴金•《家》三七:“珏 真可怜她死了快到三七了,我们家里的长辈除了妈同姑妈就没有一个人去看过她。”
三魂七魄。
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有止血作用也叫田七。
引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三七》:“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粘物也,此説近之。”
三七,中药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更多解释]
七 [ qī ] 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更多解释]
答:三七的拼音是:sān qī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三七 的发音
答:三七的意思是:植物名。菊科,多年生草本。叶片呈羽状互生,秋开黄花。根可止血,供药用。叶汁亦可消虫螯之毒。
答:三七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散弃,散气,三起,散棊,散棋,三气,三奇,三祇,散绮,三齐,三器,散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