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
引《隋书·音乐志上》:“初 武帝 之在 雍镇有童謡云:‘ 襄阳 白铜蹄反缚 扬州 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 扬州 之士,皆面缚,果如謡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曲又令 沉约 为三曲,以被絃管。”
宋•梅尧臣 《送周谏议知襄阳》诗:“里儿尚唱《铜鞮曲》耆旧争随画鹿车。”
铜鞮曲即《白铜鞮歌》。
铜 [ tóng ] 1. 一种金属元素,富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强,它的合金是电气、机械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 如 紫铜(纯铜。亦称“红铜”)。青铜。黄铜。铜矿。铜器。铜币。铜臭(ch恥 )(指铜钱的臭味,用以讥讽唯利是图的人,如“浑身铜铜”)。铜墙铁壁(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亦称“铁壁铜墙”)。 [更多解释]
鞮 [ dī ] 1. 用兽皮制的鞋。 如 “一春当费鞮二緉。” 2. 〔~鞻(lóu)氏〕中国周代乐官名,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3. 古代释译官。 如 “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更多解释]
曲 [ qū ] 1. 弯转,与“直”相对。 如 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 如 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 如 河曲。 4. 偏僻的地方。 如 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酵的东西。 如 酒曲。曲霉。 6. 姓。 曲 [ qǔ ]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 如 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 如 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 [更多解释]
答:铜鞮曲的拼音是:tóng dī qǔ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铜鞮曲 的发音
答:铜鞮曲的意思是:即《白铜鞮歌》。也称《襄阳蹋铜蹄》。乐府清商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