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端午’。
引唐•李匡乂 《资暇集·端午》:“端午者案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鶩角黍。’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今人多书‘午’字其义无取焉。余家 元和 中端五詔书并无作‘午’字处。”
宋•陆游 《过邻家》诗:“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糉。”
端五是端午的别称在晋朝《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而“午”与“五”同音,同时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五日为了避讳宋璟在《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中有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所以“端午”应该为“端五”原意为每个月的第一个五日。因此“端午”一词源与唐朝并延续至今。
端午一词起源于唐玄宗的生日(八月五日)。张说在《上大衍历序》中云:“谨以开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因此“端午”被正式定名是开元十六年即公元728年。
端 [ duān ] 1. 正,不歪斜。 如 端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2. 正派,正直。 如 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3. 事物的一头。 如 端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4. 用手很平正地拿。 如 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5. 姓。 [更多解释]
五 [ wǔ ]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更多解释]
答:端五的拼音是:duān wǔ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端五 的发音
答:端五的意思是:农历五月五日。也作「端阳」、「端午」、「重五」、「重午」。
答:端五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端午,断无,断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