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懔然”。
危惧貌;戒惧貌。
引《荀子·议兵》:“紂 刳 比干囚 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懍然莫必其命。”
杨倞 注:“懍然,悚栗之貌。”
《陈书·儒林传·张讥》:“吾每登座见 张讥 在席,使人懍然。”
宋•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朕思之懍然,太子宜常在念。”
叶圣陶 《义儿》:“重重地训斥他一顿使他没搬进学校就觉得懔然。”
严正貌。
引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桓公 懍然作色……四坐既骇 袁 亦失色。”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镇北 之负誉矜前风飇懔然。”
《清史稿·礼志三》:“关帝 力扶炎 汉志节懍然。”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咬着嘴唇懔然地瞪视着这些人。”
懔然(lǐn rán),亦作“懔然”,意思是危惧貌,戒惧貌。
懔 [ lǐn ] 1. 畏惧。 [更多解释]
然 [ rán ] 1. 对,是。 如 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 如 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 如 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①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②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 如 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同“燃”。 [更多解释]
答:懔然的拼音是:lǐn rán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懔然 的发音
答:懔然的意思是:悚栗、恐惧的样子。
答:懔然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凛然,澟然,廪然,鳞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