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 令狐 之役。”
杜预 注:“蝥贼食禾稼虫名。谓 秦 纳 公子雍。”
《后汉书·明帝纪》:“有司其勉顺时气劝督农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贼。”
李贤 注引《尔雅》:“食苗心曰螟食节曰贼,食根曰蝥。”
唐•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蝥贼。”
梁启超 《新民说·论公德》:“苟放弃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羣与国之蝥贼。”
蝥贼是一个汉语词语,
拼音:máo zéi
意思是食禾稼的两种害虫,多比喻危害人民和国家的坏人或灾异。
出自等《左传·成公十三年》。
蝥 [ máo ] 1. 〔斑~〕昆虫,腿细长,鞘翅上黄黑色斑纹,成虫危害农作物,可入药。 [更多解释]
贼 [ zéi ] 1. 偷东西的人,盗匪。 如 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 如 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3. 害,伤害。 如 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4. 邪的,不正派的。 如 贼心不死。 5. 狡猾。 如 贼溜溜。 6. 副词,很。 如 贼冷。贼亮。贼横(hèng )。 [更多解释]
答:蝥贼的拼音是:máo zéi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蝥贼 的发音
答:蝥贼的意思是: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也作「蟊贼」。
答:蝥贼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毛贼,蟊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