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冲和之气。
引《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
大,一本作“太”。 朱熹 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
《文选》作“太龢”。 唐•元稹 《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
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引唐•刘长卿 《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
宋•司马光 《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宋•陆游 《蓬户》诗:“白头万事都经遍莫为悲伤损太和。”
谓太平。
引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之世乎。”
《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李善 注:“太和,谓太平也。”
唐•陆贽 《贞元九年冬至大礼大赦制》:“思与海内同臻大和。”
宋•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兴。”
清•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昔闻有 明 全盛日长养宇宙登太和。”
和睦。
魏 鼓吹曲名。
雅乐名。
引唐•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郊天及诸坛祭祀即奏太和、冲和、舒和三曲。”
《金史·乐志上》:“乃取大乐与天地同和之义,名之曰‘太和’。”
阴阳会合,冲和之气。
太平盛世。
引《文选·曹植·七启》:「吾子为太和之民不欲仕陶唐之世乎?」
年号:(1)三国魏明帝的年号(西元227~232)。(2) 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西元•477~499)。(3) 唐朝文宗的年号(西元829~835)。
太和,汉语词汇。
拼音:tài hé
释义:
1、天地间冲和之气。
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
3、谓太平。
4、和睦。
5、魏 鼓吹曲名。
6、雅乐名。
7、地名。
太 [ tài ] 1. 过于。 如 太长。 2. 极端,最。 如 太甚。太平。 3. 高,大。 如 太空。太学。 4. 很。 如 不太好。 5. 身分最高或辈分更高的。 如 太老伯。太夫人(旧时尊称别人的母亲)。 [更多解释]
和 [ hé ] 1. 相安,谐调。 如 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 如 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 如 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 如 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 如 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 如 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 如 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 如 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 如 和棋。和局。 10. 姓。 和 [ hè ] 1. 和谐地跟着唱。 如 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如 和诗。 和 [ huó ]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如 和面。和泥。 和 [ huò ]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 如 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 如 衣裳洗了三和水。 和 [ hú ]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更多解释]
答:太和的拼音是:tài hé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太和 的发音
答:太和的意思是:①.阴阳会合,冲和之气。②.太平盛世。③.年号:(1)三国魏明帝的年号(西元227~232)。(2) 北魏孝文帝的年号(西元•477~499)。(3) 唐朝文宗的年号(西元829~835)。
答:太和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太龢,泰和,泰河,泰禾,抬盒,擡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