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4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 中 印、中 缅 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 [ hé ] 1. 相安,谐调。 如 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 如 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 如 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 如 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 如 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 如 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 如 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 如 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 如 和棋。和局。 10. 姓。 和 [ hè ] 1. 和谐地跟着唱。 如 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如 和诗。 和 [ huó ]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如 和面。和泥。 和 [ huò ]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 如 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 如 衣裳洗了三和水。 和 [ hú ]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更多解释]
平 [ píng ]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 如 平地。平面。平原。 2. 均等。 如 平分。平行(xíng)。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 如 平列。平局。平辈。 4. 安定、安静。 如 平安。平服。 5. 治理,镇压。 如 平定。 6. 抑止(怒气)。 如 他把气平了下去。 7. 和好。 如 “宋人及楚人平”。 8. 一般的,普通的。 如 平民。平庸。平价。平凡。 9. 往常,一向。 如 平生(a.从来;b.终身)。平素。 10. 汉语四声之一。 如 平声。平仄。 11. 姓。 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13. 古同“评”,评议。 [更多解释]
共 [ gòng ] 1. 相同,一样。 如 共性。共同。同甘共苦。 2. 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 如 患难与共。休戚与共。 3. 一起,一齐。 如 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 4. 总计,合计。 如 共计。总共。 5. 与,和。 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 “共產党”的简称。 共 [ gōng ] 1. 古同“恭”,恭敬。 2. 古同“供”,供奉,供给。 [更多解释]
处 [ chǔ ] 1. 居住。 如 穴居野处。 2. 存在,置身。 如 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 如 融洽相处。 4. 决定,决断。 如 处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 如 处罚。处决。 6. 止,隐退。 如 处暑。 处 [ chù ] 1. 地方。 如 处处。处所。 2. 点,部分。 如 长(cháng )处。好处。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 如 办事处。筹备处。 [更多解释]
五 [ wǔ ]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更多解释]
项 [ xiàng ] 1.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 如 颈项。项链。项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项。 2. 量词,分类的条目,。 如 项目。事项。 3. 钱款,经费。 如 款项。进项。存项。 4.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3a²b,ax²”等。 5. 姓。 [更多解释]
原 [ yuán ] 1. 最初的,开始的。 如 原本。原告。原稿。原籍。原理。原料。原色。原始。原著。 2. 本来。 如 原样。原型。原址。原主。 3. 谅解,宽容。 如 原宥。原谅。 4. 宽广平坦的地方。 如 原野。平原。 5. 同“塬”。 [更多解释]
则 [ zé ] 1. 模范。 如 以身作则。 2. 规程,制度。 如 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3. 效法。 如 则先烈之言行。 4.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如 闻过则喜。 5. 表示转折,却。 如 今则不然。 6.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 如 此则余之罪也。 7.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 如 一则房子太小,二则参加的人数多。 8.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 如 则甚(做什么)。 9.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 如 新闻两则。 [更多解释]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拼音是:hé píng gòng chǔ wǔ xiàng yuán zé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发音
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思是:1954年4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六月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重申并确认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