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汉•时称 匈奴 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引《汉书·晁错传》:“臣闻 汉•兴以来 胡 虏数入边地。”
《汉书·王莽传中》:“以 新 室之威而吞 胡 虏无异口中蚤蝨。”
唐•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宋•岳飞 《满江红·写怀》词:“壮志飢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 血。”
明•王琼 《双溪杂记》:“当流贼内乱之时而胡虏不侵,犹能支也;设使胡虏又大举入寇 李公 等必束手无策矣。”
太平天囯 杨秀清 萧朝贵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
胡 [ hú ] 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 如 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 如 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3. 乱,无道理。 如 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 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 如 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 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 如 胡须。 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 如 “狼跋其胡。” 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8. 姓。 [更多解释]
虏 [ lǔ ] 1. 俘获。 如 虏获。俘虏。(➊打仗时捉住敌人;➋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2. 俘获的人。 3.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更多解释]
答:胡虏的拼音是:hú lǔ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胡虏 的发音
答:胡虏的意思是:北狄。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答:胡虏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胡掳,葫芦,呼噜,护路,虎箓,胡噜,鹄鹭,胡芦,壶芦,扈鲁,瓠芦,唿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