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近代文学巨匠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
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 [ kǒng ] 1. 小洞,窟窿。 如 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2. 很。 如 孔急。孔武有力。 3. 量词,用于窑洞。 如 一孔土窑。 4. 姓。 [更多解释]
乙 [ yǐ ] 1. 天干的第二位,用于作顺序第二的代称。 2. 指代一方。 如 甲方乙方。乙型脑炎。 3.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4. 姓。 [更多解释]
己 [ jǐ ] 1. 对别人称本身。 如 自己。知己。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更多解释]
答:孔乙己的拼音是:kǒng yǐ jǐ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孔乙己 的发音
答:孔乙己的意思是:唐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参见“上大人”。鲁迅《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