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挟筴”。
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引《庄子·骈拇》:“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
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 李 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宋•苏轼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后生不自牧呻吟空挟策。”
胸怀计谋、建议。
引明•宋濂 《<桂氏家乘>序》:“周 末有 季楨 者与其弟 眭 挟策以干诸侯。”
清•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一:“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李大钊 《国情》:“将亦为天下挟策干时之士裂矣。”
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引唐•蒋防 《霍小玉传》:“长安 有媒 鲍十一娘 者……性便辟巧言语,豪家戚里无不经过追风挟策,推为渠帅。”
宋•曾慥 《高斋漫录》:“度支 金郎中 君卿年十九时,与其兄 君祜 郊居挟策野外,遇田家有醉斗而伤者,仇人尤而执之。”
明•汤显祖 《紫箫记·假骏》:“自家 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筴追锋还推老手。”
周咏 《去国吟》:“中原到处不可居何如挟策出国身还慊。立马斯须别亲友离情又触长亭柳。”
挟策,汉语词汇。
拼音:jiā cè
注音:ㄐㄧㄚ ㄘㄜˋ
释义:亦作“ 挟筴 ”。 1.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2. 胸怀计谋、建议。3. 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挟 [ xié ] 1. 用胳膊夹着。 如 挟持。挟山超海(喻不可能做到的事)。 2. 倚仗势力或抓住人的弱点强迫人服从。 如 要(yāo )挟。挟制。挟势(仗势)。 3. 心里怀着(怨恨等)。 如 挟恨。挟怨。挟嫌。 挟 [ jiā ] 1.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更多解释]
策 [ cè ]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 2. 鞭打。 如 策马。鞭策。 3. 激励,促进。 如 策动。策勉。 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 如 简策。 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 如 策命。策免。策封。 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 如 策论。策问。 7. 杖。 如 策杖。 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 9. 计谋,主意,办法。 如 上策。献策。决策。政策。策划。束手无策。 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 11. 姓。 [更多解释]
答:挟策的拼音是:jiā cè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挟策 的发音
答:挟策的意思是:①.亦作“挟策”。②.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③.胸怀计谋、建议。④.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答:挟策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夹厕,挟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