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手板。亦指朝笏。原为大臣朝见皇帝时所执用其后道士在朝真或斋醮时也使用。
引明•王錡 《寓圃杂记》卷上:“孟端 诸子连中进士为京官同处一邸书春题於壁曰:‘四壁金花春晏罢,满床牙笏早朝回。’”《红楼梦》第一〇二回:“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着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楔子:“只见他头戴相纱身穿红蟒,手捧牙笏,脸上挂一幅有五绺细髯的笑咪咪的面具。”
牙笏,汉语词汇,出自《寓圃杂记》等书,释义为象牙手板。
牙 [ yá ] 1. 齿(古代把大齿称为“牙”,现在“牙”是齿的通称,亦称“牙齿”)。 如 牙垢。牙龈。牙碜。牙祭。 2. 像牙齿形状的东西。 如 抽屉牙子。 3. 特指象牙。 如 牙雕。 4. 旧时介绍买卖从中取利的人。 如 牙商。牙行。 5. 姓。 [更多解释]
笏 [ hù ] 1.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如 朝(cháo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更多解释]
答:牙笏的拼音是:yá hù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牙笏 的发音
答:牙笏的意思是:象牙制的笏版,古代臣子上朝时所用。
答:牙笏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牙户,鸦鹘,鸦瑚,鸦虎,轧忽,鸦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