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引《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唐•赵璘 《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 蜀 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以陶土烧制成的器物。坯质不透明具吸水性,经摄氏八百度至一千度温度培烧。成品质地较为粗糙叩之声音混浊不清。可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随陶土成分和培烧温度的差异坯体呈白、青、褐、棕等颜色。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大量出。
陶 [ táo ]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如 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2. 制造陶器。 如 陶冶。陶铸。 3. 喻教育、培养。 如 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 如 陶然。陶醉。陶陶。 5. 古同“淘”,洗。 6. 姓。 [更多解释]
器 [ qì ] 1. 用具的总称。 如 器皿。器物。器械。木器。武器。器小易盈。 2. 生物体结构中具有某种独立生理机能的部分。 如 器官。消化器。 3. 人的度量、才干。 如 器度。器量(liàng )。器宇。器质。大器晚成。 4. 重视。 如 器重。器敬。 [更多解释]
答:陶器的拼音是:táo q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陶器 的发音
答:陶器的意思是:以陶土烧制成的器物。坯质不透明,具吸水性,经摄氏八百度至一千度温度培烧。成品质地较为粗糙,叩之声音混浊不清。可分为细陶和粗陶,无釉或有釉。随陶土成分和培烧温度的差异,坯体呈白、青、褐、棕等颜色。陶器在新石器时代大量出。
答:陶器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淘气,陶气,啕气,讨乞,讨气,韬旗,桃蹊,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