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
《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引《汉书·刘歆传》:“及 歆 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三国 魏 王肃 《<孔子家语>序》:“自 肃 成童始志于学,而学 郑氏 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引宋•张载 《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时得。”
《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清•章学诚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引晋•葛洪 《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犹道理。
引宋•苏轼 《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水浒传》第三六回:“赵 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
郭沫若 《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义理,汉语词汇。
拼音:yì lǐ,
释义: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4、文辞相关。5、犹道理
义 [ yì ]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如 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如 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 如 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 如 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 如 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 如 义齿。义肢。 7. 姓。 [更多解释]
理 [ lǐ ]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如 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如 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如 理科,数理化。理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如 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如 理睬。答理。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更多解释]
答:义理的拼音是:yì lǐ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义理 的发音
答:义理的意思是:①.微言大义之理。②.道德公理。③.内容、意义。
答:义理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谊理,逸礼,邑里,诣理,议礼,议理,易理,意理,毅力,屹立,迤逦,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