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时官府进行贪污勒索的一种名目。
引《宋史·食货志下一》:“又有所谓板帐钱者亦军兴后所创也。如输米则增收耗剩交钱帛则多收糜费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罚恣胥吏之受賕而课其入……他如此类不可徧举。”
亦省称“板帐”。 宋•叶适 《上孝宗皇帝札子》:“大抵经总制钱为州之害月桩、板帐为县之害。”
宋•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江 东白收板帐, 湖 南倍折冬苗。”
板帐钱亦称“版帐钱”。南宋军兴以后在东南诸路港口筹措军费而征收的税。起初还以添助版帐为名进行征收税率大致为百取其十,官吏乘机渔利。后来发展成为无孔不入的苛敛手段朝廷根据需要随时向州县摊派州县则转向人民勒索。《宋史·食货志下一》记载:“如输米则增收耗剩交钱帛则多收糜费幸富人之犯法而重其罚,恣胥吏之受赇而课其入索盗赃则不偿失主,检财产则不及卑幼亡僧、绝户不俟核实而入官,逃产、废田不与消除而抑纳,他如此类,不可遍举。”
板 [ bǎn ] 1.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 如 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2.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 如 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3. 不灵活,少变化。 如 死板。呆板。 4. 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 如 板着脸。 5. 见“老”字“老板”。 [更多解释]
帐 [ zhàng ] 1. 用布或其他材料等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 如 帐子。帐幕。帐篷。蚊帐。青纱帐。 2. 同“账”。 [更多解释]
钱 [ qián ] 1. 货币。 如 铜钱。金钱。银钱。钱票。钱币。钱财。钱庄。钱粮。 2. 费用。 如 车钱。买书的钱。 3. 财物。 如 有钱有势。 4. 圆形像钱的东西。 如 榆钱。荷钱。 5.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分之一。 6. 姓。 [更多解释]
答:板帐钱的拼音是:băn zhàng qián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板帐钱 的发音
答:板帐钱的意思是:南宋时官府进行贪污勒索的一种名目。
答:板帐钱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版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