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省作“收桑榆”。
引《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终能奋翼 黽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白居易 《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鲁迅 《<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
宋•王安石 《赠张康》诗:“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收 [ shōu ] 1. 接到,接受。 如 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2. 藏或放置妥当。 如 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3.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 如 收割。收成。麦收。 4. 招回。 如 收兵。收港。 5. 聚,合拢。 如 收容。收理。收集。 6. 结束。 如 收尾。收煞。收盘。 7. 逮捕,拘押。 如 收捕。收监。收押。收审。 8.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 如 收束。收心。收伏(亦作“收服”)。 [更多解释]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更多解释]
桑 [ sāng ]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 如 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2. 姓。 [更多解释]
榆 [ yú ] 1.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 如 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2. 姓。 [更多解释]
答:收之桑榆的拼音是:shōu zhī sāng yú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收之桑榆 的发音
答:收之桑榆的意思是:《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晩,尚可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