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捡取路上失物。形容刑法严峻无人敢犯法。也形容民风廉直社会安宁。
英no one pockets anything found on the road; no one would keep lost articles found by the roadside;
引《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子产 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北史·厍狄士文传》:“法令严肃吏人股战道不拾遗。”
《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朱源 做了三年县宰治得那 武昌县 道不拾遗,犬不夜吠。”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七:“农会势盛地方牌赌禁绝盗匪潜踪。有些地方真个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也作「路不拾遗」、「路无拾遗」。
引《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资治通鉴·卷二·周纪二·显王十四年》:「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
道 [ dào ] 1. 路,方向,途径。 如 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2. 指法则、规律。 如 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如 道学。传道。修道。 4. 方法,办法,技术。 如 门道。医道。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 如 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 如 会道门。一贯道。 8. 说,讲。 如 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9. 用语言表示情意。 如 道喜。道歉。道谢。 10. 线条。 如 铅笔道儿。 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 量词。 如 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更多解释]
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如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如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如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更多解释]
拾 [ shí ] 1. 捡,从地上拿起。 如 拾草。拾粪。拾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2. 收,敛,整理。 如 收拾。拾掇。 3. “十”的大写。 4.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拾 [ shè ] 1. 古同“涉”,历,经由。 如 拾级而上。 [更多解释]
遗 [ yí ] 1. 丢失。 如 遗失。遗落。 2. 漏掉。 如 遗忘。遗漏。 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 如 补遗。路不拾遗。 4. 余,留。 如 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5. 死人留下的。 如 遗骨。遗言。遗嘱。 6. 不自觉地排泄。 如 遗尿。遗精。 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 如 遗传。 8. 抛弃。 如 遗弃。 [更多解释]
答:道不拾遗的拼音是:dào bù shí yí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道不拾遗 的发音
答:道不拾遗的意思是:财物遗失在路上,无人会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也作「路不拾遗」、「路无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