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战国策·秦策五》:“甘罗 曰:‘夫 项槖 生七歳而为 孔子 师今臣生十二歳於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唐•路德延 《小儿师》诗:“项橐 称师日 甘罗 作相年。”
清•周亮工 《书影》卷一:“梁鸣泉 公五岁在父抱中輙请得即日就师学。父紿之云:‘今破日不佳耳。’公曰:‘以破吾愚岂不佳!’父大惊异每语人:‘吾斯知 项橐 黄童,非俊物也。’”
项橐(xiàng tuó),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兖州区)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战国策·秦策五》: “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据考,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
项 [ xiàng ] 1. 颈的后部,泛指脖子。 如 颈项。项链。项缩(缩脖子,形容羞怯、畏缩的样子)。强项。 2. 量词,分类的条目,。 如 项目。事项。 3. 钱款,经费。 如 款项。进项。存项。 4. 数学用语,代数式中不用加、减号连接的单式,如“3a²b,ax²”等。 5. 姓。 [更多解释]
橐 [ tuó ] 1. 口袋。 如 负书担橐。 2. 〔~驼〕即“骆驼”。 3. 古代的一种鼓风吹火器。 如 “具炉橐,橐以牛皮”。 [更多解释]
答:项橐的拼音是:xiàng tuó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项橐 的发音
答:项橐的意思是:《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
答:项橐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相托,向拓,缃舃,详妥,响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