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讽喻”。用委婉的言语进行劝说。
引汉•班固 《两都赋》序:“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諭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泽 欲讽喻以明治乱因对 贾谊 《过秦论》最善, 权 览读焉。”
明•刘基 《送张山长序》:“余观诗人之有作也大抵主于讽諭。盖欲使闻者有所感动而以兴其懿德非徒为诵美也。”
沙汀 《困兽记》十二:“‘正像腌过的菜样!’他忽然记起 牛祚 的讽喻于是深长的叹息了。”
讽谕是诗的一种表现方法。讽谕指对不合理的事物不正面直言只以微词托意,希望统治者闻而知改。就讽谕的表现方法来说本不限於诗,而唐代白居易专用於诗把自己所写的有讽谏意义的诗称为「讽谕诗」。这类诗作「主文而谲谏」,有较强的人民性,使讽谕由一种表现方法而发展成为一种诗体对後来创作影响较大。
讽 [ fěng ] 1.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 如 讽诵(抑扬顿挫地诵读)。讽咏。 2.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 如 讽刺。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讽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讽一劝百。 [更多解释]
谕 [ yù ] 1.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 如 面谕。手谕。谕旨。晓谕。 2. 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 3. 古同“喻”,比方。 [更多解释]
答:讽谕的拼音是:fěng yù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讽谕 的发音
答:讽谕的意思是:讽谏告谕。
答:讽谕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讽喻,讽誉,风雨,丰腴,丰裕,奉谀,奉御,封嵎,封域,风鱼,疯语,凤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