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称 崤山 或 华山 以东地区又称 关 东。亦指 战国 时 秦 以外的六国。
引《战国策·赵策二》:“六国从亲以摈 秦秦 必不敢出兵於 函谷关 以害 山 东矣。”
南朝•宋 鲍照 《数诗》:“一身仕 关 西家族满 山 东。”
唐•章碣 《焚书坑》诗:“坑灰未冷 山 东乱, 刘 项 元来不读书。”
《三国演义》第四回:“且 袁 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於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 山 东非公有也。”
称 太行山 以东地区。
引《史记·晋世家》:“冬十二月 晋•兵先下 山 东。”
唐•杜甫 《洗兵行》:“中兴诸将收 山 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仇兆鳌 注:“山 东 河 北也。 安禄山 反,先陷 河 北诸郡。”
明•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三》:“《义儿李存孝传》:晋•已得 泽潞岁出 山 东,与 孟方立 争 邢、洛、磁。《死事·张源德传》:晋•已先下全 燕,而 镇 定 皆附于 晋,自 河 以北、 山 以东皆归 晋。此‘山东’谓 太行山 之东,即以 河 北为 山 东也。”
汉•时称古 齐 鲁 地区。
引清•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山东》:“汉•时亦有称 齐 鲁 为 山 东者,如《酷吏传》:‘御史大夫 宏 曰:臣居 山 东为小吏时, 寧成 为 济南 都尉。’《儒林传》:‘ 伏生 教 齐 鲁 之间学者由此颇能言《尚书》 山 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则 齐 鲁 之号‘山东’,非无因矣。”
省名。因在 太行山 以东,故称。 唐•属 河南 河北 道 宋•属 京东路,金•改 京东路 为 山东路,明•置 山东布政使司,清•至今相沿称 山东省。
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先秦时期隶属齐国、鲁国故而别名齐鲁。山东地处华东沿海、黄河下游、京杭大运河中北段是华东地区的最北端省份。西部为黄淮海平原连接中原西北与河北省接壤西南与河南省毗邻南及东南分别与安徽、江苏两省相望;中部为鲁中山区地势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点;东部为山东半岛伸入黄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拱卫京畿东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南均临黄海、遥望东海及日本南部列岛。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邹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滕州的墨子、军事家孙子等均出生于今山东。姜太公在临淄建立齐国成就了齐桓公、管仲、晏婴、鲍叔牙、孙武、孙膑、邹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齐国还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国温带水果之乡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三名占中国GDP总量的1/11。2013年,山东与广东、江苏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力省区。
山东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14年世界杯帆船赛、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贸易部长会议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举办地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办地。
山 [ shān ]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 如 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 如 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 如 山响。山呼万岁。 4. 姓。 [更多解释]
东 [ dōng ]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 如 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 如 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 请客出钱的人。 如 作东。 4. 姓。 [更多解释]
答:山东的拼音是:shān dō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山东 的发音
答:山东的意思是:①.省名。参见「山东省」条。②.战国时指函谷关、崤山以东。③.太行山以东。④.古亦指华山以东。
答:山东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煽动,山洞,闪动,扇动,搧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