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始于 唐•代 白居易 同 元稹 的互相唱和至 宋 代而大盛。也称次韵。
引清•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和诗之体不一……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仿他人的诗,依其作韵脚的原字及先后次第写诗唱和。始于唐,大盛于宋。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不仅使用被和诗作的韵还必须用被和诗作韵脚上的那几个字并且韵字的先后次序都要和被和诗作一样这就是步韵,是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难度很大。吴乔《答万季野诗问》说:“步韵最困人如相欧(殴)而自絷手足也。盖心思为韵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难照顾。今人不及古人大率以此。”
步 [ bù ] 1. 行走。 如 步兵。步行(xíng )。徒步。信步。闲步。固步自封。望而却步。 2. 踏着别人的足迹走,追随。 如 步韵。步其后尘。步武前贤。 3. 行走时两脚的距离。 如 步伐。步测。寸步难行。 4. 事情进行的程序、阶段、程度。 如 步骤。初步。 5. 中国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6. 同“埠”,多用于地名。 7. 姓。 [更多解释]
韵 [ yùn ] 1. 汉语字音中的元音或元音加收尾音,即声母以外的部分,或声母和介音以外的部分,称“韵母”。如“娘”niáng的韵母是iang,其中i是韵头,a是韵腹,ng是韵尾。~文(有韵律节奏的文学体裁,亦指用这种体裁写成的文章,包括诗、词、歌、赋等。区别于“散文”)。押~。~腹(韵母中主要元音)。~脚(韵文句末押韵的字)。~律(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的规则)。 2. 和谐而有节奏的。 如 韵白。琴韵悠扬。 3. 风度,风致,情趣,意味。 如 风韵。气韵。韵味。 [更多解释]
答:步韵的拼音是:bù yùn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步韵 的发音
答:步韵的意思是:仿他人的诗,依其作韵脚的原字及先后次第写诗唱和。始于唐,大盛于宋。
答:步韵的近音词、同音词有:部运,不韵,步运,不孕,步云,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