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茆茨”。
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
引《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
《韩非子·五蠹》:“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引晋•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引唐•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诗:“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茅茨,汉语词汇。
拼音:máo cí
释义:一、汉语词语: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二、山东省莱芜市茅茨村。
茅 [ máo ] 1.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 如 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更多解释]
茨 [ cí ] 1. 用茅或苇覆盖房子。 如 茅茨(用茅草覆盖屋顶)。茨宇(茅屋)。茨檐。茨门。 2. 蒺藜。 如 茨藿(“藿”,野菜;指以茨藿充饥,引申为粗劣的食物)。 3. 积土填满。 如 “茨其所决而高之。” [更多解释]
答:茅茨的拼音是:máo cí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茅茨 的发音
答:茅茨的意思是:用茅草盖的屋子。唐·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也作「茆茨」。
答:茅茨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毛刺,毛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