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

  • 蟋蟀的意思


    蟋蟀

    拼音:xī shuài 怎么读蟋蟀朗读
    注音:ㄒㄧ ㄕㄨㄞˋ
    词性:名词
    类别:昆虫
    近义词: 蛐蛐

    蟋蟀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蟋蟀科的跳跃昆虫通称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发出唧唧声而著称触角身躯为长。

      cricket;

    引证解释


    1. 亦作“螅蟀”。

    2. 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逸周书·时训:“螅蟀居辟。”
      朱右曾 校释:“螅蟀生土中有翼而未能飞,但居壁上。辟、壁同。”
      叶圣陶 隔膜·母》:“风也不起蟋蟀也不叫,花间小虫跳跃的微声没有。”

    3. 《诗·唐风》篇名。小序谓刺 晋僖公 “俭不中礼”。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印段 赋蟋蟀

      赵孟 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谓何。”
      薛综 注:“蟋蟀《唐》诗刺俭也,言独为节爱不念《唐》诗所刺邪!”唐•韩愈 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地失嘉禾《风》蟋蟀辞。”

    4. 象声词

      清•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同伴中但闻楼板蟋蟀声如相拥而行者。”

    国语辞典


    1. 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属节肢动物体型圆长为黑褐色,触角细而长,后肢长大善于跳跃。雄虫翅上有发声器,以两翅摩擦而发声。性好斗。蟋蟀本性怕光栖身于土中或石砾下以植物为食,是农作物害虫

    2. 诗经·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蟋蟀刺晋僖公也。」或亦指岁暮宴乐之诗 。首章二句为:「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网络解释


      蟋蟀 (昆虫纲动物)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古代现代玩斗的对象

      全世界已知 22 亚科55 族 595 属(包括 17 个化石属)约 4649 种(亚种)(包括 50 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 3m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 3 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蟋蟀的字义分解


    1. 拼音部首总笔画 17

      蟋 [ xī ] 1. 〔~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长,善于跳跃。雄性好斗,两翅摩擦能发声,对农作物有害。亦称“促织”、“趋织”;俗称“蛐蛐儿”。 [更多解释]

    2. 拼音 shuài 部首总笔画 17

      蟀 [ shuài ] 1. 〔蟋~〕见“蟋”。 [更多解释]

    蟋蟀的常见问题

    1、蟋蟀的拼音是什么?蟋蟀怎么读?

    答:蟋蟀的拼音是:xī shuài

    点击 蟋蟀朗读 朗读图标播放 蟋蟀 的发音


    2、蟋蟀是什么意思?

    答:蟋蟀的意思是:①.动物名。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属节肢动物。体型圆长,为黑褐色,触角细而长,后肢长大,善于跳跃。雄虫翅上有发声器,以两翅摩擦而发声。性好斗。蟋蟀本性怕光,栖身于土中或石砾下,以植物为食,是农作物的害虫。②.《诗经·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蟋蟀,刺晋僖公也。」或亦指岁暮宴乐之诗 。首章二句为:「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3、蟋蟀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哪些?

    答:蟋蟀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悉率,锡衰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