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称都邑之大者。
引《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明•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唐•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都。”
清 顾炎武 《莱州》诗:“海右称名郡 齐 东亦大都。”
引晋•王羲之 《十七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耳。”
唐•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引唐•韩愈 《画记》:“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明•宋濂 《汉天师世家序》:“濂 因据氏族羣书补之復用史法略载其相承之绪,使一閲輒知大都,而其详别见於左方云。”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醒则犹人而醉则犹鳖,此酒人之大都也。”
大多。
引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剉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擣令可团便止。”
唐•元稹 《葬安氏志》:“大都女子由人者也虽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释。”
元•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大都来是书生命里不争将黄阁玉堂臣几乎的做了违宣抗勅鬼。”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墙上的石灰大都剥落了露出了焦黄的土砖。”
仅仅;不过。
引宋•辛弃疾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词:“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金•李俊明 《摸鱼儿·送侄谦甫出山》词:“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元•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大都来一寸眉峯怎当他许多顰皱。”
元•代京城旧址在今 北京 城内。 蒙古 忽必烈 以 开平 为 上都辽 之 燕京 为 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 中都 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 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 北京 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 长安街北至 德胜门、安定门 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 清•孙承泽 《天府广记·建置》。
大概。
引《三国志·卷八·魏书·张鲁传》:「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
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
大多数。
引《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近多数
大 [ dà ]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如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 如 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如 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如 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 如 老大。 6. 敬辞。 如 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 如 大前年。 8. 〔~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 如 大概。大凡。 大 [ dài ] 1. 〔~夫〕医生(“夫”读轻声)。 2. 〔~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大 [ tài ]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更多解释]
都 [ dū ] 1. 大都市。 如 都市。都会。通都大邑。 2.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 如 首都。国都。京都。建都。 3. 美好。 如 “雍容闲雅,甚都”。都丽。都雅。 4. 总。 如 都为一集。 5. 居。 如 “都卿相之位”。 6. 古代称头目、首领。 7. 姓。 都 [ dōu ] 1. 全,完全。 如 都要。功课学得都不错。 2. 表示语气的加重。 如 一动都不动。 [更多解释]
答:大都的拼音是:dà dōu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大都 的发音
答:大都的意思是:(1)大都 [ dà dōu ]①.大概。②.大多数。(2)大都 [ dà dū ]①.古代王畿外围,王之诸子的食邑。后亦泛指大的都邑。②.地名。在今北京城内,为元朝国都。忽必烈至元四年于中都(燕京)之东北建新城,九年改称为「大都」。
答:大都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大豆,打斗,大斗,打抖,打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