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 板楯蛮 的别称。 晋•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序》:“夷 人安之。参阅《后汉书·南蛮传·板楯蛮夷》。
引汉•兴亦从 高祖 定 秦 有功 高祖 因復之,专以射白虎为事户岁出賨钱口四十,故世号 白虎復夷。一曰 板楯蛮。今所谓 弜头虎子 者也。”
弜头虎子,读音为jiàng tóu hǔ z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板楯蛮的别称。
弜 [ jiàng ] 1. 弓强劲有力。 [更多解释]
头 [ tóu ] 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 如 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 如 留头。剃头。 3. 物体的顶端。 如 山头。笔头。两头尖。 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 如 从头儿说起。头绪。 5. 物体的残余部分。 如 布头儿。 6. 以前,在前面的。 如 头三天。 7. 次序在前,第一。 如 头等。头生。 8. 首领。 如 头子。头目。 9. 方面。 如 他们是一头的。 10. 临,接近。 如 头睡觉先洗脸。 11. 量词,多指牲畜。 如 一头牛。 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 如 三头五百。 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更多解释]
虎 [ hǔ ]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如 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 如 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更多解释]
子 [ zǐ ]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如 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 如 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 如 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 如 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 如 子弹(dàn )。棋子儿。 6. 与“母”相对。 如 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 如 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如 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 如 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 如 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如 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 如 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 如 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更多解释]
答:弜头虎子的拼音是:jiàng tóu hǔ zǐ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弜头虎子 的发音
答:弜头虎子的意思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板楯蛮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