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红楼梦》第十四回:“禪僧们行香放焰口、拜水懺。”
《儒林外史》第四回:“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拜《梁皇懺》、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每年七月十五总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
放焰口,佛教仪式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之法事。该法会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焰口,另称为焰口、面然。是指地狱里的饿鬼,其体形枯瘦咽细如针,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报。放焰口乃是对饿鬼施水施食、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佛教仪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放 [ fàng ] 1. 解脱约束,得到自由。 如 把笼子里的鸟放了。放胆。放诞。放任。放肆。放歌。放怀。豪放。释放。 2. 散(sàn)。 如 放工。放假。放学。放晴(阴雨后转晴)。 3. 带牲畜到野外去吃草。 如 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动,放手不管,含贬义)。 4. 驱逐到远方去。 如 放逐。放黜。流放。 5. 到基层去。 如 放官(古时指任命为外地官员)。下放。 6. 发出。 如 放电。放毒。放光。发放。 7. 借钱给别人,收取利息。 如 放债。放贷。 8. 扩展。 如 放大。放宽。 9. 花开。 如 百花齐放。心花怒放。 10. 搁、置。 如 这件事情不要紧,先放一放。存放。放弃。放心。放置。 11. 至。 如 放乎四海。摩顶放踵。 [更多解释]
焰 [ yàn ] 1. 火光。 如 光焰。 2. 火苗。 如 火焰。烈焰。气焰。 [更多解释]
口 [ kǒu ]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 如 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 如 瓶子口。 3. 出入通过的地方。 如 门口。港口。 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 如 古北口。喜峰口。 5. 破裂的地方。 如 口子。 [更多解释]
答:放焰口的拼音是:fàng yàn kǒu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放焰口 的发音
答:放焰口的意思是:僧众夜间诵经度亡魂,施食饿鬼,称为「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