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公天下的开始。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
郡 [ jùn ] 1.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如 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更多解释]
县 [ xiàn ] 1. 行政区划单位,旧时属于州、府、道,现由直辖市、地级市、自治州等领导。 2. 姓 县 [ xuán ] 1. 同“悬”。 [更多解释]
制 [ zhì ] 1. 规定。 如 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 限定,约束,管束。 如 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 法规,制度。 如 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 造,作。 如 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 )制。 5. 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 如 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6. 古代帝王的命令。 如 制诰。 7. 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 [更多解释]
答:郡县制的拼音是:jùn xiàn zh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郡县制 的发音
答:郡县制的意思是:一种地方管理制度,形成于春秋时代和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