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勉强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澶 [ chán ] 1. 〔~渊〕a.古湖名,故址在今中国河南省濮阳市西;b.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萧山市一带。 2. 水流平静。 如 澶湉。 [更多解释]
渊 [ yuān ] 1. 深水,潭。 如 渊水。渊谷。渊林。渊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渊。临渊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 2. 深。 如 渊博。渊源。渊浩。渊玄。渊邈。渊儒。渊识(精深的见识)。 3. 姓。 [更多解释]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更多解释]
盟 [ méng ] 1.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 如 盟军。盟友。同盟国。盟约。山盟海誓。 2. 指结拜弟兄。 如 盟兄。盟弟。 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 4. 发(誓)。 如 盟誓。 [更多解释]
答:澶渊之盟的拼音是:chán yuān zhī mé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澶渊之盟 的发音
答:澶渊之盟的意思是: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年),契丹人所建之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距首都汴京三百里外之澶渊,宋战胜辽国,并于澶渊定盟和解。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