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 五代 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始 唐•及 五代 节镇皆有支郡。
引太祖 平 湖南始令 潭朗 等州直属京,长吏得自奏事其后大县屯兵,亦有直属京官者 兴元•之 三泉 是也。戊辰,上纳 瀚(李瀚 )言詔 邠、寧、涇、原 等州直属京,天下节镇无復领支郡者矣。”
支郡,zhī jùn,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
支 [ zhī ] 1. 撑持,伸出,竖起。 如 支撑。支援。体力不支。 2. 受得住。 如 乐不可支。 3. 领款或付款。 如 支付。 4. 调度,指使。 如 支使。支应。支着儿。 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 如 总支。支流。支离。 6.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 如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 量词。 如 一支笔。 [更多解释]
郡 [ jùn ] 1.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 如 郡县。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更多解释]
答:支郡的拼音是:zhī jùn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支郡 的发音
答:支郡的意思是:指汉代诸侯国的属郡。唐末五代时,各地节度使割据一方,兼领数州,称为“支郡”。
答:支郡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枝郡,制军,芝菌,陟峻,致君,止军,至骏,执钧,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