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枝
【注音】:chán zhī/qí
【释义】:1.指桂枝。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多借指科举及第。 2.犹蟾桂。
蟾 [ chán ] 1. 〔~蜍〕两栖动物,皮上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形状像蛙。吃昆虫、蜗牛等,对农业有益。俗称“癞蛤蟆”、“疥蛤蟆”;古代称“蟾诸”。简称“蟾”,如“~酥”(色白,可入药)。“~宫”(月亮)。“~桂”。“~轮”(圆月)。“~辉”、“~光”、“~魄”(均指月光)。“~宫折桂”(旧喻科举考试登科)。 [更多解释]
枝 [ zhī ] 1. 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 如 树枝。枝干(gàn )。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 2. 量词,指杆形的。 如 一枝铅笔。 3. 古同“支”,支持,分支。 枝 [ qí ] 1. 古同“歧”,岔。 [更多解释]
答:蟾枝的拼音是:chán zhī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蟾枝 的发音
答:蟾枝的意思是:①.指桂枝。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多借指科举及第。②.犹蟾桂。
答:蟾枝的近音词、同音词有:馋脂,禅枝,缠织,产值,禅旨,産植,产殖,产植,缠滞,孱质,缠絷,觇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