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correct;
亦作“駮议”。
引汉•蔡邕 《独断》卷上:“凡羣臣上书於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其有疑事,公卿百官会议若臺阁有所正处,而独执异议者曰驳议。驳议曰:某官某甲议以为如是下言臣愚戇议异。”
《后汉书·应劭传》:“又集駮议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迄至 有汉始立驳议……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后臺省駮议恐隳县官法遂寝其行。”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汉 定礼仪书亦四品:章有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别有谢恩,有封事,有让表有驳议。”
犹异议。
驳 [ bó ] 1. 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旁人的意见。 如 批驳。驳斥。驳倒(dǎo )。反驳。驳论。驳议。 2. 颜色不纯夹杂着别的颜色。 如 斑驳。驳杂。 3. 大批货物用船分载转运。 如 驳运。驳船(转运用的小船。亦作“拨船”)。 [更多解释]
议 [ yì ] 1. 意见,言论。 如 议论。提议。建议。 2. 讨论,商量。 如 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 如 非议。恐招物议。 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 如 奏议。驳议。 [更多解释]
答:驳议的拼音是:bó y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驳议 的发音
答:驳议的意思是:汉时臣属对朝廷决策有异议而上书,称为「驳议」。也作「駮议」。
答:驳议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博艺,渤溢,博易,博议,博弈,驳异,伯翳,伯益,博奕,猼訑,博依,波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