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
引巴金 《随想录·观察人》:“只有‘四人帮’才想得到什么‘三突出’、‘高起点’一整套的鬼话。”
韦君宜 《<未完成的画>读后》:“这比那些给人物头上戴光圈的‘三突出’写法效果强得多。”
三突出是“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倡导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文艺创作模式。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即中心人物来”。“四人帮”的亲信于1968年5月23日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他们在此文中写道:“我们根据江青的指示精神归纳为三突出,作为塑造人物的重要原则”。随后又被提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创造的根本原则”并且提出所谓“三陪衬”作为“三突出”的补充。“三陪衬”指:在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之间反面人物要反衬正面人物;在所有正面人物之中,一般人物要烘托、陪衬英雄人物;在所有英雄人物之中非主要人物要烘托、陪衬主要英雄人物。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三突出”、“三陪衬”的文艺创作模式违反生活的真实性和多样性人为地神化英雄人物使英雄人物脱离群众宣扬了历史唯心主义也使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人物关系千篇一律。
三 [ sān ]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如 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 如 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更多解释]
突 [ tū ] 1. 忽然。 如 突然。突现。突发。突变。突如其来。异军突起。突兀。 2. 超出,冲破,猛冲。 如 突破。突围。突出。 3. 烟囱。 如 曲突徙薪。灶突。 [更多解释]
出 [ chū ] 1. 从里面到外面。 如 出访。初出茅庐。出笼。 2. 往外拿,支付。 如 出力。出钱。出谋画策。入不敷出。 3. 离开。 如 出发。出轨。出嫁。 4. 产生,生长。 如 出产。出品。出人才。 5. 发生。 如 出事。 6. 显露。 如 出现。出名。 7. 超过。 如 出色。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 来到。 如 出席。出勤。 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 如 出处(chù)。语出《孟子》。 10. 显得量多。 如 这米出饭。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 如 提出问题。 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更多解释]
答:三突出的拼音是:sān tū chū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三突出 的发音
答:三突出的意思是:“文化大革命”中提出的文艺创作塑造人物的原则,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最主要的中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