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隋开皇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唐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隋 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引《隋书·高祖纪下》:“﹝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於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陆龟蒙 《送董少卿游茅山》诗:“将随羽节朝珠闕曾佩鱼符管 赤城。”
宋•司马光 《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勑鱼符。”
明•张煌言 《即事柬定西侯》诗之一:“纵有鱼符专亦得只今岂少 信陵君。”
鱼 [ yú ] 1. 脊椎动物的一类,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 如 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鱼雁(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2. 姓。 [更多解释]
符 [ fú ] 1.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 如 虎符。符信。符节。 2.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 如 符号。音符。 3. 相合。 如 符合。言行相符。 4.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 如 符咒。护身符。 5.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 如 符瑞。符应(yìng )(指天降“符瑞”,与人事相应)。 6. 姓。 [更多解释]
答:鱼符的拼音是:yú fú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鱼符 的发音
答:鱼符的意思是:唐时用为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
答:鱼符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舆服,余福,余幅,余符,俞咈,鱼服,鱼浮,鱼凫,鱼幅,渔桴,预付,迂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