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害人民的人。
引《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明•孙仁孺 《东郭记·绵驹》:“知其罪者復何人今之民贼真堪駡。”
清•唐甄 《潜书·省官》:“官多,则禄不得不薄;禄薄则侵上而虐下,为盗臣,为民贼。”
朱锡梁 《白门怀古》诗:“塔毁留铁鑊庞大无所用。用之烹民贼,可救万万众。”
徐迟 《地质之光》:“李四光 懂得了血海深仇从此和那个独夫民贼势不两立了。”
民贼,读音是mín zéi,汉语词汇,解释为残害人民的人。
民 [ mín ]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 如 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 如 居民。民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 如 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 某族的人。 如 汉民。回民。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如 农民。渔民。 6. 非军事的。 如 民品。民航。 7. 同“苠”。 [更多解释]
贼 [ zéi ] 1. 偷东西的人,盗匪。 如 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2.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 如 国贼。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3. 害,伤害。 如 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4. 邪的,不正派的。 如 贼心不死。 5. 狡猾。 如 贼溜溜。 6. 副词,很。 如 贼冷。贼亮。贼横(hèng )。 [更多解释]
答:民贼的拼音是:mín zéi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民贼 的发音
答:民贼的意思是:祸害国家,为害百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