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犍槌”。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引晋•法显 《佛国记》:“﹝ 于闐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
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
宋•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鐘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
清•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復见大会设, 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絶。”
亦作“ 犍槌 ”。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晋 法显 《佛国记》:“﹝ 于阗 ﹞国主安堵 法显 等於僧伽蓝。僧伽蓝名 瞿摩帝 ,是大乘寺,三千僧共犍槌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黑云若起急击犍椎,我闻其声,恶心当息。”
宋 道诚 《释氏要览·杂记》:“今详律,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者皆名犍椎也。”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尔来一百年复见大会设, 恒河 左右流,犍槌声不绝。”
佛教丛林及僧人的用品除了僧服、法物以外还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呗器。佛藏律部的典籍记载:“但是钟、磬、石板、木板、木鱼、砧槌有声能集众得,皆名犍椎。”因此,呗器最初的名称叫做“犍椎”。呗器原称是僧团中集众和生活的信号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成为日常课诵和社会礼仪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配合唱念和曲调作为“伎乐供养庄严道场”。以音声作佛事助发大众的诚敬心念。可以根据部分呗器辨别禅宗的宗派。
报钟挂在弹堂是每天最早敲响的钟,它将声音传递给大钟。此外报钟在禅堂还有其特殊性。报钟的形状与其它钟不一样它下面往往挂有一个木板。木板的形状随佛教禅宗五个宗派而异:临济宗为横长方形曹洞宗为竖长方形,法眼宗为正三角形沩仰宗为下半圆形,云门宗为圆形。每天坐禅时则敲板和钟,作为止静的讯号。
五个宗派敲板和钟的规矩也不一样:临济宗、曹洞宗、法眼宗每日四次即早课后、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一钟、三板一钟共九下,四次共三十六下。沩仰宗、云门宗每日三次即早粥后、午斋后和晚课后。每次的敲法是一板一钟、二板二钟、三板三钟,共十二下,三次共三十六下。这些规矩都是不能随意变动的。故《禅门日诵》上说:“五家钟板总同三十六下。若多若少者,非为佛子之道也。西来大意,正法眼藏;人天路上佛法为尊;祖师清规尊重尊重。”(文/白衣)
犍 [ jiān ] 1. 公牛,特指骟去睾丸的公牛。 犍 [ qián ] 1. 〔~为(wéi)〕地名,在中国四川省。 [更多解释]
椎 [ zhuī ] 1. 构成高等动物背部中央骨柱的短骨。 如 椎骨。脊椎。颈椎。胸椎。尾椎。 椎 [ chuí ] 1. 敲打东西的器具。 如 铁椎。木椎。鼓椎。 2. 敲打,用椎打击。 如 椎鼓。椎杀。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 3. 愚钝,朴实。 如 椎鲁。 [更多解释]
答:犍椎的拼音是:jiān zhuī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犍椎 的发音
答:犍椎的意思是:①.亦作“犍槌”。②.梵语的音译。意为“声鸣”。指寺院中的木鱼、钟、磬之类。
答:犍椎的近音词、同音词有:监追,剪缀,荐椎,楗椎,翦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