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往者总署之设‘同文舘’也生徒数百计,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则固绰有餘裕。”
清•黄遵宪 《寄怀左子兴领事》诗:“头衔南岛蛮夷长手笔西方象寄书。”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海通以来象寄之才,随地多有。”
梁启超 《<适可斋记言行>序》:“所见所闻其象鞮之流,往往学此为衣食计无通识,无远志。”
象 [ xiàng ] 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 如 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2. 形状,样子。 如 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更多解释]
寄 [ jì ] 1. 托付。 如 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2. 依靠,依附。 如 寄居。寄食。寄生虫。 3.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 如 寄信。寄钱。 4. 认的亲属。 如 寄父。寄母。寄子。 [更多解释]
译 [ yì ] 1. 把一种语言文字依照原义改变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如 译本。译文。译注。译著。译制。译音。口译。笔译。意译。直译。翻译。 2. 解释;阐述。 [更多解释]
鞮 [ dī ] 1. 用兽皮制的鞋。 如 “一春当费鞮二緉。” 2. 〔~鞻(lóu)氏〕中国周代乐官名,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3. 古代释译官。 如 “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更多解释]
答:象寄译鞮的拼音是:xiàng jì yì dī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象寄译鞮 的发音
答:象寄译鞮的意思是:《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后称翻译为“象寄译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