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清•初 顺治 间开始分段修筑至 康熙 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 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 辽宁 凤城 南东北经 新宾 东折西北至 开原 北,又折而西南至 山海关 北接 长城名为“老边”。自 开原 东北至今 吉林市 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
引清•魏源 《圣武记》卷六:“盛京 吉林则以柳条结边为界, 柳条边 依内外 兴安岭 而建。”
清•彭兆琮 《感事》诗之八:“谁持木罌渡顿溃 柳条边。”
蒋士超 《出关至沉阳作》诗:“榆关 东瞰 柳条边,辽海 人民异昔年。”
柳条边,指中国17世纪后半期于东北地方兴建的堤防壕沟。清朝视满族兴起的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为保护这一区域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并防止外藩蒙古入侵于是在东北地区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因是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条,又名条子边,或称盛京边墙、柳城。
康熙二十年(1681年)基本完成后来在部分地段有所扩展。在整个18世纪清政府政策在不同皇帝时期多有变化除乾隆厉行封禁外清朝前中期总体上相对宽松时而对汉人通过柳条边进入东北佯作不知。由于关内移民的不断涌入后来又荒废失修柳条边形同虚设。道光二十年(1840)以后东北放垦弛禁,柳条边也随之完全废驰。至此清政府出于通过开发东北进而增加税收、缓解土地矛盾的目的在咸丰十年(1860年)废弃了柳条边墙使其走入历史,从此开启了移民东北即闯关东的新时代 。
柳 [ liǔ ] 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 如 柳条。柳絮。柳暗花明。 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3. 姓。 [更多解释]
条 [ tiáo ] 1. 植物的细长枝。 如 枝条。柳条儿。荆条。 2. 泛称条形的东西。 如 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 3. 细长的形状。 如 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 4. 项目,分项目的。 如 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5. 层次,秩序。 如 条理。条贯。有条不紊。 6. 量词。 条 [ tiāo ] 1. 挑取。 如 “蚕月条叠”。 [更多解释]
边 [ biān ] 1. 物体的周围部分,外缘。 如 边缘。边沿。 2. 国家或地区交界处。 如 边疆。边界。边防。边境。边陲(边境)。 3. 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 如 等边三角形。 4. 旁侧,近旁。 如 身边。边锋。 5. 方面。 如 边干(gàn )边学。 6. 表示方位。 如 上边。外边。 7. 姓。 [更多解释]
答:柳条边的拼音是:liǔ tiáo biān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柳条边 的发音
答:柳条边的意思是:清初顺治间开始分段修筑,至康熙中陆续完成的一条柳条篱笆。也称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南起今辽宁·凤城南,东北经新宾东折西北至开原北,又折而西南至山海关北接长城,名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名为“新边”。初设边门二十一,后减为二十。每门常驻官兵各数十人,稽察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