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名。一说即粽子。
引《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
唐•孙元晏 《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王志坚 《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包裹而蒸熟。
引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裹蒸是广东肇庆传统的小吃属于春节食品。人称“茶点王”也叫裹蒸粽,但与人们熟悉的“端午粽”却有明显的区别。一般的粽子多用芒叶裹包呈扭身四角形或长条形,而肇庆裹蒸则用本地特有的冬叶包裹、水草包扎呈枕头状或埃及金字塔形。馅料也有的不同由糯米、绿豆等素料制成,内藏的肥肉更肥美适中调和味道深受大众喜爱它更体现了肇庆裹蒸的传统风味和裹蒸文化。是肇庆特产之一除传统的糯米、绿豆和肥猪肉外,如今又加入冬菇、鸡蛋、腊肠或者牛肉等裹蒸被冠名“肇庆特种裹蒸”,而“上素裹蒸”则是以花生、白果、冬菇做馅很受佛教信徒热捧。肇庆裹蒸以甘香软滑、齿颊留香的口感享誉中外。
裹 [ guǒ ] 1. 包;缠绕。 如 裹脚。把这包糖裹好。裹足不前。 2. 夹带;夹杂。 如 不该把次货裹进去卖。好人坏人裹在一起一时分不清。 3. 方言,吸(奶)。 如 小孩生下来就会裹奶。 [更多解释]
蒸 [ zhēng ] 1. 热气上升。 如 蒸汽。蒸腾。蒸发。蒸气(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蒸馏。云蒸霞蔚。蒸蒸日上。 2. 用水蒸气的热力把东西加热或使熟。 如 蒸饼。蒸饺。蒸笼。 3. 古代以麻秸、竹木制成的火炬。 如 蒸烛。 4. 细小的木柴。 [更多解释]
答:裹蒸的拼音是:guǒ zhē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裹蒸 的发音
答:裹蒸的意思是:①.食品名。一说即粽子。②.包裹而蒸熟。
答:裹蒸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过正,过政,果证,国正,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