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卷与北卷的合称。
南卷与北卷的合称。 明•清 科举依考生之地域而分南卷、北卷两种(后又增中卷)。自 明•代 宣德 以后会试取士定名额比例为南方占十分之六北方占十分之四。参阅《明史·选举志二》、 清•顾炎武 《日知录·北卷》。
引明•陆深 《科场条贯》:“﹝ 成化 ﹞二二年 尹 阁老 直 主考序称:宣德 丁未大学士 杨士奇 议,会试取士分南北卷北四南六。既而以百乘除各退五为中数。”
南北卷是指制度明代科举依考生地域分南北不同比例录取进士的制度。起因于洪武三十年(1397)。是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取进士五十二名皆南士朱元璋怒,认为所取有偏,亲自阅卷定六十一名进士皆北士。史称“南北榜之争”,亦称“春夏榜之争”。仁宗洪熙元年(1425)以南北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规定南北取士分配比例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宣德、正统年间又分为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南卷含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 北卷含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含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后南北卷地域、比例时有调整,但均坚持南北分卷取士。清代会试亦根据应试人数多寡确定南、北、中三地域不同中式名额。
南 [ nán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 如 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 姓。 南 [ nā ] 1. 〔~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 [更多解释]
北 [ běi ]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 如 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 打了败仗往回逃。 如 败北。 北 [ bèi ] 1. 古同“背”,违背,违反。 [更多解释]
卷 [ juàn ] 1.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 如 长卷。画卷。手卷。 2.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 如 上卷。第一卷。藏书十万卷。卷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3. 考试用的纸。 如 试卷。 4.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 如 案卷。 卷 [ juǎn ] 1.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如 卷尺。卷帘子。 2. 裹挟带动。 如 卷入。卷扬。 3.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 如 烟卷儿。纸卷儿。 [更多解释]
答:南北卷的拼音是:nán běi juàn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南北卷 的发音
答:南北卷的意思是:南卷与北卷的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