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
引晋•周处 《风土记》:“午日烹鶩又以菰叶裹粽黍,以象阴阳相包裹未分也。”
宋•梅尧臣 有《午日》诗。 清•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宜忌》:“午日冰和土粉晒乾擦小儿热疿。”
干支逢午的日子。
引《后汉书·陈宠传》“犹用 汉•家祖腊” 李贤 注引 汉•应劭 《风俗通》:“汉•家火行盛於午故以午日为祖也。”
宋 曾慥 《类说·燕北杂记·午日大喊》:“番兵每遇午日如不逢兵,亦须排阵望西大喊七声,言午是番家大王之日。”
中午。
午日是指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是中国农历的纪日法。午日一共有五个:庚午、壬午、甲午、丙午、戊午。午在五行上属火但与天干配合后每个午日的纳音五行则都不同,如庚午的纳音五行是路旁土壬午的纳音五行是杨柳木,甲午的纳音五行是沙中金,丙午的纳音五行是天河水戊午的纳音五行是天上火,因此所表示的吉凶特征也各不相同。
午 [ wǔ ] 1. 地支的第七位,属马。 2. 用于计时。 如 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午间。午饭。午睡。午休。午夜(半夜、子夜)。 3. 古同“忤”、“迕”,逆,背。 [更多解释]
日 [ rì ] 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 如 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 白天,与“夜”相对。 如 日班。 3. 天,一昼夜。 如 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4. 某一天。 如 纪念日。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 如 春日。往日。 7. 每天,一天一天地。 如 日记。日益。 8. 特指“日本国”。 [更多解释]
答:午日的拼音是:wǔ r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午日 的发音
答:午日的意思是:①.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②.干支逢午的日子。③.中午。
答:午日的近音词、同音词有:五日,无日,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