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时僧人,世传为 弥勒菩萨 的应化身。 《景德传灯录·明州布袋和尚》谓其自称 契此时号 长汀子布袋师。
引宋•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昔 四明•有异僧身矮而皤腹,负一布囊中置百物,於稠人中时倾写於地曰:‘看看!’人皆目为 布袋和尚,然莫能测。临终作偈曰:‘ 弥勒 真 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识世人时人总不识。’於是隐囊而化。今世遂塑画其像为 弥勒菩萨 以事之。”
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布袋和尚 者在 奉化县 岳林寺,尝皤腹,以杖荷一布袋,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随处偃卧;天将雨,即著溼草履,骤行途中;遇亢暘,即曳高齿木屐竖膝而睡。 梁 贞明•三年,於寺中东廊石上端坐而逝。今 杭州 诸寺皆塑其像抚膝袒怀,开口而笑,荷布袋於傍,盖僧家藉此以示云游之状为募化之资耳。”
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异著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后梁时期明州奉化(现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世传为弥勒菩萨或弥勒佛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开,而且幽默风趣、聪明智慧、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因“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这和尚又名“契此”。早年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最爱游化雪窦,在雪窦寺弘法,雪窦山由此被尊为“弥勒圣地”。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的大肚弥勒(或大肚比丘)即以契此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由于契此的形象通常为脸带笑容手提布袋,有和气生财、累积财富的意味而受民间信仰者视为财神供奉。在日本日本人把布袋和尚作为七福神之一。
布 [ bù ] 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 如 布匹。布帛。布衣。 2. 古代的一种钱币。 3. 宣告,对众陈述。 如 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4. 分散到各处。 如 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5. 流传,散播。 如 布道。布施。 6. 做出安排。 如 布置。布景。布局。 7. 姓。 [更多解释]
袋 [ dài ] 1. 用布或皮做的盛东西的器物。 如 袋子。布袋。衣袋。口袋。旅行袋。 2. 量词,用于袋装的东西和水烟、旱烟。 如 一袋儿面粉。一袋烟。 [更多解释]
和 [ hé ] 1. 相安,谐调。 如 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 2. 平静。 如 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 3. 平息争端。 如 讲和。和约。和议。和亲。 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 如 二加二的和是四。 5. 连带。 如 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6. 连词,跟,同。 如 我和老师打球。 7. 介词,向,对。 如 我和老师请教。 8. 指日本国。 如 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 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 如 和棋。和局。 10. 姓。 和 [ hè ] 1. 和谐地跟着唱。 如 曲高和寡。 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如 和诗。 和 [ huó ] 1.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 如 和面。和泥。 和 [ huò ] 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 如 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 如 衣裳洗了三和水。 和 [ hú ] 1.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更多解释]
尚 [ shàng ] 1. 还(hái ),仍然。 如 尚小。尚未。尚不可知。 2. 尊崇,注重。 如 尚武。尚贤(①崇尚贤人;②《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 3. 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 如 风尚。时尚。 4. 矜夸,自负。 如 自尚其功。 5. 古,久远。 如 “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 6. 庶几,差不多。 如 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 7. 姓。 [更多解释]
答:布袋和尚的拼音是:bù dài hé shà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布袋和尚 的发音
答:布袋和尚的意思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州奉化人。以神异著称,常用杖背负一只布袋入市,故称为「布袋和尚」。因他圆寂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时人认为其为弥勒的化身。相传在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即为他的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