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署名。 《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 及 汉•初称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始置鸿胪寺 唐•一度改为司宾寺 南宋、金、元•废, 明•复之, 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
引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
《新唐书·百官志三》:“凡客还鸿臚籍衣齎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指该官署官员。
引唐•韩愈 《袁氏先庙碑》:“始居 华阴为 拓拔魏 鸿臚。”
明•李东阳 《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黄纸数行丹詔字鸿臚三唱甲科名。”
鸿胪,汉语词汇。
拼音:hóng lú
释义:1、官署名。2、指该官署官员。
鸿 [ hóng ] 1. 大雁。 如 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2. 大。 如 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 3. 指书信。 如 来鸿。 4. 姓。 [更多解释]
胪 [ lú ] 1. 传语,陈述。 如 胪布(宣布,陈述)。胪言(传言)。胪句(上传语告下为“胪”,下传语告上为“句”)。胪心(陈述心情)。胪唱(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按甲第唱名传呼召见。亦称“传胪”)。 2. 陈列。 如 胪列。 3. 〔鸿~〕古代官名。 4. 腹前的肉。 [更多解释]
答:鸿胪的拼音是:hóng lú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鸿胪 的发音
答:鸿胪的意思是: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
答:鸿胪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洪炉,红炉,洪垆,鸿炉,鸿垆,洪罏,烘炉,鸿鹭,鸿露,鸿陆,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