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体察上情。
引明•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世庙改称》:“其后庙号果不爽亦辅臣 徐阶 辈能仰体上遗意也。”
清•蒋士铨 《第二碑·寻诗》:“此皆仰体前贤未了心愿后生敢以为功乎?”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东官兵与莱阳乡民交战》:“果能悔过输诚自当仰体皇仁,宽其既往若如期不散,祗得迎剿。”
鲁迅 《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岂但不仰体上天之意而已还逆天,背天,‘射天’,简直将国家闹完。”
仰体,读音yǎng tǐ,汉语词语,谓体察上情。出自明 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世庙改称》。
仰 [ yǎng ] 1. 脸向上,与“俯”相对。 如 仰首。仰望。 2. 敬慕。 如 久仰。敬仰。 3. 依赖。 如 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 4. 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 如 仰即尊照。 5. 服下,指服毒。 如 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 6. 姓。 仰 [ áng ] 1. 古同“昂”,情绪高。 [更多解释]
体 [ tǐ ] 1. 人、动物的全身。 如 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 如 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如 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如 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如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 如 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 如 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如 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体 [ tī ] 1.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更多解释]
答:仰体的拼音是:yăng tǐ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仰体 的发音
答:仰体的意思是:谓体察上情。
答:仰体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养体,羊蹄,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