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谣。歌词出于《书·益稷》。后用以泛指颂太平之歌。参见“康哉”。
引《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冀闻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则康哉之歌作,刑错之理清。”
《晋书·段灼传》:“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藪无伐檀之人,此固天下所视望者也。”
亦省称“康歌”。 《北齐书·循吏传·崔伯谦》:“卿骋足 瀛部已著康歌,督府务殷,是用相授。”
《隋书·食货志》:“禹 制九等而康歌兴 周 人十一而颂声作。”
康 [ kāng ] 1. 安宁。 如 康乐(lè )。康平。康宁。 2. 空,空虚。 如 萝卜康了。 3. 宽阔。 如 康庄。康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4. 无病。 如 康健。康复。康泰。健康。 5. 丰盛。 如 小康。康年。 6. 姓。 [更多解释]
哉 [ zāi ] 1. 文言语气助词(①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呢”,如“何~?”“有何难~?”②表感叹,相当于“啊”,如“快~!”)。 2. 同“才”,开始。 [更多解释]
之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7.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更多解释]
歌 [ gē ] 1. 唱。 如 歌唱。歌咏。歌颂。歌坛。歌台舞榭。歌舞。能歌善舞。 2. 能唱的文词。 如 唱歌。歌谱。歌词。歌诀。民歌。诗歌。歌行(xíng )(旧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诗言志,歌咏言。 [更多解释]
答:康哉之歌的拼音是:kāng zāi zhī gē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康哉之歌 的发音
答:康哉之歌的意思是:古歌谣。歌词出于《书·益稷》。后用以泛指颂太平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