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纲;法度。
引《左传·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宋•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公在庙堂总持纪律,一用公直,两忘猜昵。”
引汉•徐干 《中论·历数》:“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
宋•邵雍 《和赵充道秘丞见赠诗》:“殊无纪律诗千首,富有云山酒一瓢。”
《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若似 花子虚 终日落魄飘风谩无纪律,而欲其内人不生他意,岂可得乎?”
清•叶廷琯 《鸥陂渔话·三十六忠庙题词》:“庙廷立 明•初二碑其文宂长无纪律。然叙 鄱湖 之战,视他书较详。”
指军纪。
引宋•苏轼 《王仲仪真赞》:“转运使摄帅事与副总管议不合,军无纪律。”
《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只因武备久弛军无纪律。”
清•戴名世 《史论》:“观良将之用众也,纪律必严,赏罚必信。”
纪律,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纪律作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纪律既然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
纪 [ jì ] 1. 记载。 如 纪年。纪元。纪行(xíng)。纪实。纪念。纪传(zhuàn )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史实,“纪”是帝王本纪,“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事本末体(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重要事件为纲,将一段历史完整地记载下来)。 2. 记年代的方式。 如 一纪(古代指十二年)。世纪(一百年)。 3.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级,纪以下为“世”,纪以上为“代”。 4. 法度。 如 纪律。违法乱纪。 5. 散丝的头绪。 如 丝缕有纪。 纪 [ jǐ ] 1. 姓。 [更多解释]
律 [ lǜ ] 1. 法则,规章。 如 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2. 约束。 如 律己。 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 如 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4. 旧诗的一种体裁。 如 律诗。 5. 姓。 [更多解释]
答:纪律的拼音是:jì lǜ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纪律 的发音
答:纪律的意思是:纲纪规章。
答:纪律的近音词、同音词有:计律,计虑,几率,姬吕,羁旅,积虑,嵇吕,脊膂,剞闾,机虑,极虑,脊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