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 汉•代设置;为光禄勋所属郎官之一掌顾问应对,无常事。 汉•秩比六百石。多征贤良方正之士任之。 晋 以后废。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秩比六百石。”
《晋书·山涛传》:“除议郎,帝以 涛 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牀帐茵褥。”
章炳麟 《东夷诗》之七:“长兄专城居仲兄为议郎。”
官名。郎官的一种。秦置。西汉沿置属于光禄勋,秩为比六百石,与中郎相同高于侍郎、郎中。议郎职为顾问应对,毋须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东汉时一般郎官均受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管辖议郎例外。其官秩也提高到六百石并得参预朝政。
议 [ yì ] 1. 意见,言论。 如 议论。提议。建议。 2. 讨论,商量。 如 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3.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 如 非议。恐招物议。 4.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 如 奏议。驳议。 [更多解释]
郎 [ láng ]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如 大郎。郎才女貌。 2. 对某种人的称呼。 如 货郎。女郎。 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 如 郎君。 4. 封建时代的官名。 如 郎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郎。员外郎。 5. 姓。 郎 [ làng ] 1. 〔屎壳~〕“蜣螂”的俗称。 [更多解释]
答:议郎的拼音是:yì lá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议郎 的发音
答:议郎的意思是:职官名。秦代设置,掌论议,晋以后废除。
答:议郎的近音词、同音词有:义郎,艺廊,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