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例修烽燧。——《后汉书·光武帝下》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英beacon fire; signal fire;
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引《墨子·号令》:“与城上烽燧相望。”
汉•桓宽 《盐铁论·本议》:“修塞障飭烽燧,屯戍以备之。”
《明史·王翱传》:“五里为堡,十里为屯,使烽燧相接。”
清•昭槤 《啸亭杂录·乌提督》:“各堞丘熢燧造火器及击木礌石等具严察奸谍。”
指战乱。
引元•周昂 《晚望》诗:“音书云去北烽燧客愁西。”
清•冯桂芬 《费树臣饮马长城小影序》:“﹝洎庚申之难﹞侧身波涛烽燧之中。”
郭沫若 《骆驼集·访日杂咏六》:“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铀鈈井灶空。”
烽 [ fēng ] 1.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如 烽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烽烟。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更多解释]
燧 [ suì ] 1. 上古取火的器具。 如 燧石。燧人氏(传说中人工取火的发明者)。 2. 古代告警的烽火。 如 烽燧。 [更多解释]
答:烽燧的拼音是:fēng su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烽燧 的发音
答:烽燧的意思是:敌人来犯,燃火示警,夜间举火为烽,白天燔烟为燧。
答:烽燧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封岁,封隧,丰岁,丰遂,熢燧,凤髓,赗襚